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东北师大研修第二周学习历程及体会

东北师大研修第二周学习历程及体会

作者:高建彪|dsgjb@163.com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748


(一)学习教育统计,用于教学研究

49日(星期一)上午8点,陶剑副教授主讲《中学代数专题——概率统计》,先分析概率与统计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指出统计是从实际问题出发,从数据出发,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后再学习概率. 我们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就离不开统计,例如评价学生成绩,评价试题的参数(难度系数、区分度、猜测度). 常用的一些统计软件有:ScilabMathetica Matlab SPSS S-plus.

统计可以理解为是与数据打交道的科学,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要用数据说话. 经典的例子有美国商场“啤酒与尿布”的故事,超市中牙刷与牙膏的合理摆放等.

利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出有价值的实际问题→确定调查→收集数据(是否需要抽样,抽样的方法)→理解数据(统计图、统计量)→分析数据→作出判断(样本估计总体). 例如有效地估计鱼塘鱼的条数;利用茎叶图等可视化统计处理. 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表现为:数据类型(有序数据或名义数据等离散型、连续型)→分析工具→解释结果.

陶老师根据老师们的需要,推荐了一本与教育统计相关的书:北师大出版社,胡咏梅著,《教育统计学与SPSS软件的应用》. 并简单地讲授了SPSS软件处理的一些内容,即:基本统计量;相关关系,如水平成绩与期末成绩,性别与成绩,数学与物理;常见的检验;大量调查问卷(奖励制度与科研成果的关系);方差分析应用,评判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学生成绩的显著性差异,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例如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些因素);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

听陶教授的课,我们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统计能力,会利用一门统计软件开展课题研究.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要有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

 

(二)聆听院士报告,收获新颖观点

410日(星期二)上午830分,中国第三科学院院士白志东教授给我们主讲《明德,启志,育才——教好初中之浅见》. 白教授谈了“虫”与“龙”的教育观,认为“虫”由于基因原因远远变不了“龙”,而“龙”由于环境原因,却可以变成“虫”,最适合的例子是训练出狗数数,但狗始终成不了数学家.

白教授认为,学校不是培养天才的地方,相反,学校是毁灭天才的地方,原因是天才受到某种不正常的教育后,磨灭了他的创造性. 举例为,美国一堂课,让学生讨论在麦当劳打工是否可以致富,学生热烈讨论之后,老师不作出任何结论,下课走了. 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绝对不允许.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远远超出美国,但撰写论文时,却比美国学生差很远,美国的教育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创造性. 对比中美教育,美国教育不会毁灭天才,但培养人才确实不如中国,然而华人望子成龙的现象比较严重.

白教授强调,世界观形成于初中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是学习如何生活,学习如何做人. 我国特别强调法制教育,是一种错误的倾向,道德的教育应当重于法制教育. 当代的人民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淡化了“人民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如何开展道德教育,白教授的观点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白教授提出,和谐社会的创造,是人民教师的职责,还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一些故事. 60年代,小妹妹给当时19岁的本人指路,但现在这样的少年儿童却很少了;北京菜市场买西红柿,年轻人不排队,被老年人所指责;乘坐公交车让座,以前20岁的自己给60岁的老人让座,而如今是60岁的自己给70岁的老人让座.

白教授讲述自己读初中时,一节化学课背诵时事政治,把年轻的化学老师气哭,而校长并没有训斥他,通过与化学老师的谈话,间接地教育了他自己. 对比高中阶段,因为字写得差却挨语文老师训斥,到高三年级时,高三的语文老师却组织大家学习写字,告诉练字从毛笔字开始,并给学生准备练字工具.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完全不相同.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必须研究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初中是立志的最佳时期,可以通过古代的一些成语立志,如“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等. 白教授讲述了自己教少年班的故事,校长要求打击少年班学生骄傲的现象,而自己的观点是多关心哪些不骄傲的学生,是否能承受由“鹤”变“鸡”的心理压力.

白教授认为,小学阶段应多关注他们身体成长,多让他们玩耍,减轻学生负担,不要什么都给答案. 中学阶段应多启发创造性,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 白教授评价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好的一方面是没有结论,坏的一方面是没有主张.

下课前,白教授提出了他思考社会现象中一些问题之后的观点:

观点1:我国打击行贿受贿的现象. 个人主张奖励行贿的,打击受贿的,因为只有这种法律可以制止这种现象.

观点2:绑票现象. 个人主张:凡是赎票的人都是死罪,让绑票的人得不到任何利益.

观点3:法制的制定,应当考虑是否能够起作用. 对比中美,美国只有不合法的说法,中国却有不合理的概念.

听白教授的课,学员们感觉十分轻松. 白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抛出了一些个人观点,或许这些观点值得争议,但正是善于提出问题的科研方法. 思索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能让所有的老师都发表个人的见解吗?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一切服从学校的领导,我们的教学中,也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个人认为,如果一些做法能以最优的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老师可以突破一些原则上的限制. 我们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培养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的效果,远远超过别动地接收知识的效果.

 

(三)再探统计理论,剖析统计精髓

411日(星期三)上午,郭建华教授给我们续讲了《统计学的基本思想》,主要从基本思想、统计建模、统计学历史三方面进行了介绍.

郭教授结合药效与用药量的研究的案例,讲授了许多统计理论,例如多种学科间共性问题经抽象提炼成“Core统计”;主动出击,获得Data,利用统计原则指导技术的革新.

关于实验设计,需遵循随机化原则,是一切科学获得因果知识的标准手段,例如:张三看到火星上的100人全部具有某特征,便断定火星人都具有该特征;而李四看到的是10000人,再下判断. 那么用量化怎么衡量谁的判断更准确呢?从统计学来看,实验设计利用统计学原理改变了背景知识中的结构,使得数据产生的机制变简单了,也能使因技术原因测不到的数据可测到.

关于随机抽样,要使样本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可人为地增加结构,使得问题可解. 例如美国耗巨资到上海研究豆制品是否可预防女性的乳腺癌.

而非随机观测,具有被动性的,海量数据. 统计的原则是数学上能处理,计算上可行,常作简化处理. 对正确问题的近似答案,胜过对错问题的精确答案.

关于统计建模,问题之源主要有:混杂现象;选择偏倚;测量差异;不完全数据.

统计学发展的简单历史,具体如下:

1900年前: 统计学只处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不与其它学科相关. 相关大事有:“死亡公报”;1713年,伯努利《推测术》;17301733年,德莫弗提出正态分布;“天文学是数理统计学之母”;1812年《分析概率论》;1880年,提出相关与回归. 总体来说,直到19世纪末,现代意义下的数理统计学科尚未充分建立起来,表现为:缺乏一个完整的数学理论框架;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发展了一些统计方法,但未形成体系;没有职业统计学家.

20世纪上半叶:现代数理统计学的建立.  Fisher的“似然”概念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假设检验;小样本方法(正态样本统计量的精确分布);1946年出版数理统计学科专著.

20世纪中叶至现在:数理统计学成长为枝叶茂盛的大树. 这一时期主要是添加枝叶,主干已经形成. 目前的统计学已达到一个需要新的突破的时期.

展望未来数理统计学发展的走向,统计学的主要用武之地将是生命科学与社会科学. 生物统计学占主导地位,社会学研究中的实证研究及数量经济学的发展.

郭教授把自己对统计理论的理解,作为讲座的尾声,与全体学员进行了交流,郭教授总结为:

统计思想:悟. 功底(内功)+知识(招法)+见解.  结论:道可道,非常道.

统计规范:数据规范;算法规范.

C.R.Rao说:在终极的分析下,一切知识都是历史. 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 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

下课之后,郭教授给全体学员介绍了一些课改动态,并推荐大家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史宁中校长所撰写的《教育与现代教育》.

两次听郭教授的课,给大家的感觉是十分亲切,虽然郭教授所讲授的统计理论十分高深,听课过程中也有许多疑惑,但我想,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必须有站得高看得远的实践理念,扎扎实实落实中学数学教材中统计内容的教学,并阅读一些关于教育统计学的专著,运用先进的统计软件,结合基本的统计理论,采用规范及科学的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四)学习教研理论,理顺研究思路

412日(星期四)上午,王晓辉(副教授、总支书记)给我们主讲了《数学教育研究导论》,本讲座的学习笔记如下:

一、教育科研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1、教育科研的重点转变:

从探索普适性教育规律到研究自然情景中的教育问题;从宏大主题的研究到个人经验研究;从注重理论思辨到关注生活世界的现象解释;从上而下的逻辑推演到自下而上的案例研究;从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到关系研究、反思研究;从强调实效结果研究到过程参与发展研究.

2、教育科研的规律和特点:

问题即课题,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选择真正的问题;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即研究,研究即行动,成果即成长.

3、教育科研的功能: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从发现知识到达成教育理解,从教育科学到教育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发展—推广);以行动研究为主(参与-合作-行动).

4、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从创造知识到教育理解;从提高教育技术到生成教育智慧;从模式化到个性化;从认识眼光到创作眼光;从解释性反思到创造性反应;从做中学,学以致用.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调查研究方法越来越广泛;实验研究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长期追踪研究法引起人们的重视;“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跨文化研究等新的研究方法开始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现代化手段在教育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

举例:长期研究(美国从幼儿园到成年人的研究;苏联;中国对少年班的跟踪)

二、如何开展数学教育科学研究:

1、什么是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数学教育现象,探索数学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

2、关于数学教育研究:不是给一般教育学理论做注解;不是做初等数学的“解题匠”;数学教育学是发展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吸收一般教育学的成果,更要丰富一般教育学的成果;数学教育研究要讲“新话”,不能收集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作为成果.

3、数学教育研究的步骤: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方案,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阐述研究成果,验证假设.

4、数学教育论文选题范围:论文选题可从以下五个领域去思考.

数学教育目标:研究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的人才规格;

数学课程改革:对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改革的研究;

数学学习心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和学习过程心理机制的研究;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对“学”与“教”效果评价研究.

5、质化研究方法:研究者是通过教育现场的实地研究,利用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法了解描述性资料,再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进而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推荐书目:陈向明,《中学教师如何开展质的研究》)

6、量化研究方法:它涉及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信度、效度等一列问题,弥补了质化(定性)研究的不足.

三、教育研究论文撰写的基本规范与要求:

1、论文选题: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创造性、可实现性.

2、论文撰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总结与升华,是由表及里的分析过程,是用实验数据对理论进行佐证的过程.

3、各部分撰写要求:

标题要求: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 建议不超过15个字,可以加副标题;少用问题性标题.

关键词的要求:是论文中最主要、最关键、重复率最高的词或词组;便于检索. 字数一般是46个,最多不超过10个,一般用逗号或分号隔开.

摘要:短小精悍(必须提纲挈领,言简意,重点突出);类别分明(概括性摘要;信息型摘要)

论文正文:

第一章:综述(问题的提出). 主要简述一下研究背景材料,有关主要文献的观点,以往的研究历史,未来研究与过去研究的关系,现在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结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引出自己的研究目标,交待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原理性介绍.

第三章:论文的主体. 主要大篇幅地介绍自己的工作,占整个论文的60%以上,要求:理论正确,推理严密,创新点突出,论述完整,结论可靠.

第四章:实验结果分析(调查结果分析或教学案例分析).

第五章:结果与讨论. 浓缩观察事实;归纳实验发现;分析研究结果;指出争议问题;阐明作者观点;得出最后结论. 常用图表加以分析. 结果和讨论是论文中的关键,成败由此判断,一切结果以此为注,不可轻视.

参考文献:遵循一定的格式(按《数学教育学报》的格式);对前人工作的尊重.

四、中国数学教育近十几年来重要研究成果:

1、解题研究:戴在平的《习题理论》;罗增儒的《数学解题理论》等;张奠宙、戴再平《中学数学问题集》. 关于初等数学的研究:张广祥的《中学代数研究》;王家铧、沈文选的《中学几何研究》等.

2、数学方法论的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方法论丛书》;张奠宙的《数学方法论稿》;钱佩玲的《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

3、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研究:戴在平《中小学开放题丛书》;上海金汇学校编制的简单邮路问题;张奠宙《中学数学问题集》;《中学数学新问题》出版于1995;情景题、应用题、开放题、阅读题

4、《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根据中国国情,提出12条改进数学教育的建议,历经十年考验,许多预见,陆续实现:当心高考走入八股化误区;应用意识的失落(应用题进高考);突破口:问题解决(题型改革);允许非形式化(淡化形式);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薄弱环节:数学学习心理学.

5熟能生巧的研究:李士錡的熟能生巧吗?熟能生笨吗?熟能生厌吗?等系列论文.

6、关于数学教育“非形式化”的讨论:1993年《数学教育学报》上发表了陈重穆教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论文. 他倡导了“GX教学实验,提倡数学教育”要有“高效益”.

7、数学后进生的问题研究:杜玉祥:《数学后进生的实验研究》.  体现:教育平等原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理念. 不全是锦上添花,还有雪中送炭.

8、数学双基的研究:田中等《中国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研究》 6000个样本,为中国双基的定量化做出贡献. 李俊:《 概率统计的教学研究》,用大量的实证数据,探讨了中国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 张奠宙:《中国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9、现代数学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数学课堂的整合;张景中院士创立的Z+Z智能教育平台.

10、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王长沛: 数学案例分析(录象);顾泠沅运用录象手段观察教学过程,对教学现象进行评析,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11、高师数学院系的课程改革:增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微格教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课程;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两课的合并趋势;必修课学分压缩,增设了选修的内容.

12、近年来的数学教育博士论文:略.

13、最重要的一项:数学课程改革,启动于1999年,目前正在全国进行实验,其影响会在今后十年深刻反映出来. 目前对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展开论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最后一次修改413日在宁波进行,之后将进行培训.

 

(五)深入剖析数学,掌握基本工具

413日(星期五)上午,郭民老师给我们主讲了《自然数与数学归纳法》,人类对数的认识,由物与物逐一比较,转化到物与第三者比较,进一步产生进位计数法,得到自然数的概念,逐渐发展得到完整的数系.

郭老师用映射与集合的观点,对自然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给出了代数学上的定义,讲述了皮亚诺公理体系中的相关定义与定理,并运用该公理体系,研究了各种数学运算及运算律的证明. 并用公理体系,讨论了归纳法原理,介绍了数学归纳法的一些常见类型,即第一数学归纳法、第二数学归纳法、双重归纳法、反归纳法、翘翘板归纳法等.

听郭老师的课,大家有点一知半解,但郭老师总是耐心地回答大家在听课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中学数学中许多规定性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公理体系得到合理的解释,从而可站在更高的一个层次来了解中学数学.

413日(星期五)下午,我们小组的导师韩继伟博士,单独给我们辅导了统计软件SPSS的一些基本操作,韩老师在上课前就给我们印发了一些讲义材料,讲课从下午2点开始,到下午5点半结束,整整三个多小时,细致地解析了SPSS操作中的相关统计理论,如总体的概率分布、抽样分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交互作用、因子分析等,讲授每一个统计理论,都联系到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统计测量实例,也一步步地教我们如何用SPSS软件完成这些统计功能.

课后,小组的几位学员都发表感慨,这是两周以来收获最大的半天. 韩老师的工作责任感,让我们钦佩;韩老师的教学热情,让我们感动;韩老师的教学方式,更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六年前接触SPSS软件,当时是摸不着头绪,在三年前再次接触SPSS软件,也是再次个人探索失败. 要问我在东北师大研修最大的收获,我会不加思索地说,解决了六年以来的困惑,掌握了用SPSS软件进行专业统计的科研手段. 当然,东北师大老师在深层次思考下的观点,学术研究的精神,都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这批学员.

 

全体学员与白志东院士合影.jpg


点击浏览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