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中山市小榄中学  李琨

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中山市小榄中学  李琨

作者:李琨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


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2008年高考广东卷数学(理科)第21题赏析

小榄中学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 528415

李琨

【摘要】

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数学第21题,看似很难,实际上它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完全来自教材。这显示了高考数学试卷的一贯风格: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关键词】

高考;理科数学;结合教材

2008年高考广东数学理科压轴题第21题,是阻挡很多学生的拦路虎。很多学生认为此次广东理科数学考试很难,很大程度是因为此题拔高了整张试卷的难度。很多理科考生认为此题除了第一问以外,其他问题根本无从下手。其实,此题所涉及的内容与解题方法,完全来自教材,可以说是一个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好题,体现了命题人的良苦用心,是一个真正考能力的题。为了更好的分析此题,我们可以先看一看教材中的两道题目,把它们作为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数学压轴题的引子:

1.先看教材中的两道练习题

1:(人教A版必修⑤第69页第6题)

       已知数列中,,对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一个研究,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    

                    

                    

                           

              时,有

                         

                    

                     ,且

              所以,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即

                             …………………………………………………………①

                     时,有

                             

                    

                     ,且

              所以,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即

                       …………………………………………………②

              联立①,②得

                             

             

                             

                  

       采用待定系数法解答本题,解法思路清晰,学生容易掌握,且此解题方法具有推广价值,为什么呢?因为题给条件中的告诉大家可以用待定系数法,从而得到一个或几个等比关系。形如的条件都可以运用此法。

2:(人教A版必修⑤第61页第4题)

       求和:(1

               2

               3

       解:(1)当时,

                

               时,

               

                

              2

                      

              3)设

                    

                 

                      

                时,由①得

                      

                时,由③得

                      

       此题体现了分组求和与错位相减求和的解题方法。分组求和应该是一个重点解题思路,老师应该在数学课上专门针对练习过;而错位相减法则更加重要,它在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推导上起了决定性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解题思路。当然,除了能灵活运用这两个解题方法以外,还要注意分类讨论,分析出特殊情况,这是考验考生的能力的关键。

       以上两题都是源于教材,也是上课时必讲的重点内容。作为理科生,不仅要好好学习和掌握以上解题方法,更要会灵活运用,方法结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数学第21题,看看此题与教材到底有什么联系:

2.高考题及解答过程

2008年高考广东数学(理科)试卷第21题:

为实数,是方程的两个实根,数列满足…).

1)证明: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若,求的前项和

       解:1)由求根公式,不妨设,得

     

(第一问答案运用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来证明,笔者认为此解法实在是多此一举。运用初中学习的韦达定理可一步得出。当然,答案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韦达定理的推导过程,不过,既然韦达定理已经作为一个定理使用了,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呢?)

2)设,则

消去,得是方程的根,

由题意可知,

①当时,此时方程组的解记为

分别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此处便运用了形如的待定系数法,立刻分离出两个等比数列。接下来可以立即求各自的通项公式,为求打下基础)

由等比数列性质可得,,

两式相减,得

②当时,即方程有重根,

,得,不妨设

由①可知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得,即

数列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综上所述,

(此处注意当时这个特殊情况,是考量考生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关键点)

3)把代入,得,解得

(此处便运用了分组求和与错位相减法,而且数字并不大,难度也不高,关键是考生掌握运用分组求和的时机,还有错位相减法的运用条件)

       从解答过程看,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教材中的习题:题1、题2,那么这个高考题,学生也许就会感到不难了。

3.对于此题的几点反思与探究

       从整个此题的解答过程看,题目难度中等偏上,考察了学生对于待定系数法、分组求和与错位相减法等等几种特殊的解题方法,并有一定的结合和升华。另外,此题对于考生分类讨论能力是一个考验,同时对考生的整理思路的能力是个检验。总之,这是一道看似高难,实可战胜的好题,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对于高考数学命题方向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

       通过对此题的分析,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方面要注意基础的抓紧,基本解题方法的重点讲解与练习,适当的反复地练习重点解题方法与思维,巩固和提高典型题型的掌握程度。这样做,比起对于茫茫题海的征讨,要事半功倍得多。只有基础打牢,学生的数学技能才有本质的提高,数学成绩才会有提高的可能。

致谢兰小和老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⑤.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2008年普通高考广东卷数学(理科)试题》及其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