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走出新课程教学的误区  东升高级中学  李步炎

走出新课程教学的误区  东升高级中学  李步炎

作者:李步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


李步炎论文.doc

走出新课程教学的误区

李步炎

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中山,5284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当前教师对把握新课程的一些误区,并提出自己个人的一些想法及建议,目的是使课程改革与教法改革达到完美统一。结合实际分析新课程的特点,因材施教,把握课程核心要素。根据实际灵活、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更好把握新课程新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误区   树立新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有了一个驰骋的天地,教师有了一个成才的舞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也有了较大的转变,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因为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但是,我们又必须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少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课后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下面我就浅谈以下这些误区及自己的看法。
:教学的误区

11形式过多

教学过程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形式过多,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时间和效率。现在有些课,一会儿比赛,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唱歌,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让人看不懂到底是数学课还是班队活动?有些老师还美其名曰:“愉快教育”;真叫人啼笑皆非。形式过多突出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展览型,把数学课当成了教学具的展览会;二是热闹型,以说、跳、演等外化活动为主要特征,是一种表面、肤浅的思维过程,真正有效的思维应当是静悄悄的内化过程;三是魔术型,教师表演式的一猜就中、一试就准、一列就对、一验就灵,把思维过程全部掩盖了,学生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来龙去脉,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神秘的魔术,把学生思维活动量降到了最低限度。

要克服和纠正“形式过多”的不正之风,关键要抓两条,一是认真学好教育心理学,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恰当地选用必要的教学形式,坚决杜绝追赶时髦、盲目效仿、华而不实的种种做法,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载体。二是要注意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加强智力活动的内化设计与实施,使知识教学落实到思维训练上去,教学形式有力地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发展。

12缺乏适度引导,过分强调问题的自主解法

因为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许多教师不敢多讲,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小心翼翼,字斟句酌,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所以课堂上就让学生一味地做练习、变换方式作题,以求所有问题都在练习自行处理和解决。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没有讲清楚。学生套用书中的公理判定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其实对 (1)RtABCRtCDE来说,两直角边相等,SAS就可判定出RtABCRtCDE,而对(2)RtFGHRtWQX来说锐角相等说明另一锐角也相等,再用ASA就可判定RtFGHRtWQX.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代不清。所以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要做到“精讲”。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不需讲时不讲,需少讲时精讲,该大讲时畅讲、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不敢讲,该讲时不讲与泛泛地讲,讲的过多,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13将合作交流等同与分组

倍受欢迎的合作探究是课改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但许多教师却死板地将学生或4人、或6人分成小组,企图达到“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互动式教学效果。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事实上,“合作”的解释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与分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分组学习虽然是合作探究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但应该承认的是,分组并非合作的惟一手段。有的小组,合作只是形式,没有相互支持和配合,没有协调解决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自行其事,生生互动根本没有发生。同时,有些自制力低下的小组还会乱中取乐,甚至会给课堂带来混乱,起到负面影响。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因“生”制宜。形式主义要不得。

 14将新课程理解为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一说到新课程改革,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制课件,多媒体进课堂(这大概已形成了“共识”)。多媒体能不能用?可以用。但怎么用,在哪里用?值得深思。
    
媒体的介入,我们应予以认可,它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力。但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背后,有三点应注意:一是有的教师课件制作虽然专业和精良,从配音到动画设计让学生爱不释手,流连忘返。但是,如果这些课件效果淡化了课堂的主题,甚至由“助手”变成了“主角”,就会违背了教者的初衷和本意。二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放”,眼花缭乱的场面的确让人觉得好看,但学生到底能获得多少?过去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变成简单的人机对话,三是有些偏远地区,根本不具备条件,目前不可能将多媒体教学搬进课堂。

 15无原则赏识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加之赏识和肯定教育思想的提出,令许多教师对学生不敢说“不”,不敢划“”,生怕扼杀了许多“牛顿”,夭折了一些“爱迪生”。 赏识不等于放弃原则。无原则地尊重与赏识容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一味地赏识和肯定还容易模糊学生的认知和视听,甚至会成为其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或“糖衣弹”。只有恰到好处地惩戒和批评,艺术地点拨,才能使学生顿开茅塞。所以,惟师独尊和惟生独尊都不可取,都是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只有掌握好赏识与惩戒的尺度,才能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弘扬人性”的理念

二:对策与建议

21加强学习,深入理解新课改实质与价值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新课程改革的盲目性

22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新意识的增强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如①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②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的帮助.其次,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①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大纲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②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③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

23: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

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其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

23.1教前诊断。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232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

233围绕目标互动。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

234目标检测。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

24:抓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

“自主学习,多向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具体做法:

241: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

注意情感,诱发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

242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引、扶、放、评”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参考文献:   [1]   刘砚平 :   课堂上的几个误区应禁行  [J] 2004

[2]   徐迎红: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2002

   [3]   张金明: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J]

                     四川省仁寿县清水区教育办公室  2002

             [4]   周光剑 :     走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J]

                     安徽省无为县教研室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