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参加2017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国际研讨会的点滴收获与体会

参加2017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国际研讨会的点滴收获与体会

作者:高建彪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22


 

2017122~3日,2017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国际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中学举行,笔者在市、校两级领导的支持下,有幸参加本次会议,特分享个人参会的点滴收获与体会。

一、江苏经验介绍

在研讨会上,江苏省教研室董林伟副主任介绍了江苏初中数学实验课程推进的具体措施与成果,例如将数学实验内容写进教材,借助课题引领教师研究,通过联盟校与课程基地推进数学实验。在数学实验的推进过程中,根据教材具体的内容,研制恰当的实验工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式,编写成套的实验手册,并将研究中积累的经验升华形成理念。

笔者十分欣赏会议上播放的关于数学实验课程宣传视频的设计,遗憾的是暂时还未得到视频,也感叹江苏省对课程改革的重视力度,例如建设多个课程基地,每个课程基地省拨100万,市拨100万,学校自筹100万。江苏省初中数学实验采用行政推进的手段出现显著成果,值得各地借鉴。

二、研讨课的收获

大会展示了两堂研讨课,第一堂课由江苏常州中学刘丽嫔老师执教《函数y=Asin(wx+j)的图像》,引入时所选用的两个几何画板的模型实例非常经典,新授环节由学生设计研究策略,师生一起完成探究一,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二与探究三。研究中通过数字视图看点的变化,再取任意点观察,凸显了技术应用价值所在。学生展示探究结论与探究过程时,遵循由特例到一般;分析探索结论时,紧扣点的坐标与解析式;最后挑战思维,通过两例拓展学习,并设计了网络教室的反馈调查功能,遗憾的是出现了死机。课堂中多次深化探究,紧紧扣住点的坐标变化。临下课前,进行习惯性总结,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堂课由北京22中徐璐老师执教《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研究》,教师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及时利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结论,并将知识深化拓展,大胆实施方程组本质化的研究,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将学生探究的过程进行投影。

三、国外讲座收获

GT在本次会议上,通过三个实例展示数学符号化内容通过其它方式帮助理解,图形计算器实现多元表征的联动性,并强调图形计算器应用于体验阶段,课堂中老师要设计好的问题。第一个实例通过学生手绘过定点的直线及平行线探索直线的符号化知识;第二个实例是画两条线的和,巧妙的取两条线上的零点,并进一步拓展求两条线的乘积;第三个实例是线性加三角的线性拟合案例。遗憾的是笔者一时不认真,导致第三个实例的原始数据没有拍下。每次听外国专家的讲座,都感觉非常有活力,整个舞台都是演讲者的,所讲实例也充分展现了问题的探究。

四、几点零碎感想

王长沛教授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5个层次,可以形象的比喻为魔鬼、仆人、魔术师、伙伴、解放者。个人与王老结识时间不长,但三次面对面的接触及平时的网络交流,都十分敬佩王老的学术研究之严谨与开放精神以及对年轻教师的厚爱与栽培之心。

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渴望了解其它省市及兄弟学校的经验。在参会过程中,了解到陕西派出60多人、湖南派出30多人参加盛会,并成立实验校联盟,可以看到兄弟省市推广数学实验力度之大。会上了解到沈阳育才中学将图形计算器安排给学科竞赛获得清华降分至一本录取的高二学生业余研究,三个学生展示的编程设计及键盘操作熟练程度,全国难有一个老师能超越,学校正是由于这种大胆的尝试,充分挖掘了优秀学生的潜能。

本次会议中山派出6人参加(纪中3人,东升高中2人,古镇中学1人),在与会全过程中,大家彼此照顾,分享不同的体会,并积极研究今后的应用。中山纪念中学年级主任梁世锋老师,所管理年级的工作量,并不亚于一个学校的校长,但亲自带队2人参加会议,并用手机在会场及时撰写学习体会(差点被笔者误认为领导听会不认真),纪中两位青年教师(李伟锋、鞠火旺),在去程与返程的高铁上,总是不断的拿出图形计算器,积极的学习与研究解决问题,并思考回校后如何用好学校现有的50台图形计算器。东升高中姬兴瑞老师,参与协助大会工作坊《图形与运算》,在技术与研究上颇有收获。古镇中学的王雪梅老师,积极学习新型教育技术时,还以老大姐的身份关心随行青年教师的生活。我们的情谊与研究热度,还望今后继续。

五、实验问题探讨

笔者结合自身周围学校及多次参加会议所了解的信息,感觉到已有如何用好现有图形计算器数学实验室的问题,非常严峻的摆在各位教育技术爱好者面前。个人大胆的预估,全国所配备数学实验室的形式虽然喜人,但由于升学指挥棒的压力,估计只有20%的得以充分利用,40%的偶尔用用,40%的几乎不用甚至处于闲置。难道我们只是满足于这种利用率吗?

如果不满足这种利用率,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笔者能做的是尽可能的克服一些困难,用好学校现有的数学实验室,并与朋友们积极探讨和分享如何用好数学实验室。但愿今后回首现在,少受后人责怨。

笔者所在学校团队的实验教师,在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共同的困惑,例如学生只是开头2-3节课左右的热度,后来慢慢体现出数学实验过程中缺少严谨与认真,这是我们数学实验设计的不科学,是学生自身层次造成,还是数学实验的一种普遍现象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实验团队共同努力探索,通过改进数学实验课的形式而充分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热度及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在移动平板技术及软件APP快速发展的今天,实体计算器到底与软件APP相比,具有何种优势?笔者相信实体计算器操作的一种手感体验及工具单一性的方便,但今后的发展如何呢?作为一名用户,希望机器的缺陷能迅速解决,能迅速应对用户功能需求。还记得十多年前与澳门韦辉樑老前辈交流时,韦老从笔者研究的一例定值轨迹问题中,迅速的增加了所编动态数学软件的一类轨迹功能。信息技术时代,需要敏锐的扑捉与反应,让我们共勉!

 

供稿: 中山东升高中  高建彪     写于20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