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山高中数学网 >> 高中内部信息 >> 课改动态 >> 正文  
  大学毕业以后应该进行学习方式的革命——与中山班骨干教师交流之二         
大学毕业以后应该进行学习方式的革命——与中山班骨干教师交流之二
[ 作者:韩继伟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16    更新时间:2007/4/27    文章录入:admin ]

大学毕业以后应该进行学习方式的革命

——与中山班骨干教师交流之二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韩继伟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习俗,孩子出生后第一次睡在自己的小床上的时候要在它的枕头下放一本书,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会喜欢读书。后来当我博士毕业的时候母亲开玩笑说:这就是因为你出生后我特意给你枕了一本很厚的书。去年我也做了母亲,当时的情形只能用慌乱和紧急来形容。我已经进了手术室,母亲还在赶往长春的火车上。晚上八点多,当我和女儿从ICU病房出来的时候,母亲总算赶来了,笑眯眯地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本书。匆忙中她什么都没带,但她没有忘记给她的小外孙女带一本很厚的书。母亲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但在这件事上,她对书有着宗教信仰般的虔诚。

 

和母亲的期望一样,上学后真的一直非常喜欢读书,不仅读课内老师教的书,也凭着自己的兴趣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这种读书的模式在大学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毕业后上了研究生,尽管每天也上课,但已经不是一学期讲一本书了,别说一本书,就是一节课下来导师所提到的书也不止一本两本了。后来开始读博士,变化就更大了,连导师的课也没有了。在香港除了四门研究方法的课以外,没有一门专门针对研究型博士的课(美国不同,在美国还是要修一些学分的)。读什么书没有任何的限制,完全凭你的研究兴趣和需要。几个月见不到导师也是非常正常的事。读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会问问导师,但更多的时候不是与导师接触,而是自己去找对这个问题研究比较多的其它导师。比如研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去找心理系的老师,他们在方法这块比较强。论文框架理论上遇到麻烦就去找教育哲学的老师聊一聊。那时候的讲座也非常多,除了学校每年要请四、五个诺贝尔讲得主以外,院里也请一些国际知名的教育类的学者,如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倡者加德纳,另外每星期会一个中午12点的讲座,有一些老师要在某个教室讲讲他的研究,讲座有一些三明治之类的冷餐和饮料,大家在底下一边吃一边听,慢慢地我们对院里各位老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也有了一些了解。

 

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以大学毕业为一个转折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大学毕业以前有老师有教材,硕士的时候开始有老师的课但没教材,博士的时候不仅没有了教材,干脆连老师的课也没有了。似乎主要靠自己的自学,对老师的依赖逐渐递减、越来越少了。其实求学的路径不能这样来理解概括。事实上,这条求学之路不是越来越不依赖老师了,而是越来越不依赖一位老师了。它由依赖一位老师转向依赖很多的老师。所以香港和英美的国家指导研究生不是我们这样的导师制,而是学位指导委员会制,我有一位导师,很多具体的事他负责,但同时我还有三位指导老师,由他们四个教授共同指导我一个人的博士论文。事实上给我指导的人又何止四个教授?所以,我的体会是,大学毕业以后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必须转变。无论是在大学做研究,还是在中小学当老师,都不能常年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这样是读不好书的,成长不快。自己读书的同时必须跟别人交流,而且是和很多人交流。这些年听了很多的报告,认识了很多的人,很多报告听完了当时觉得没什么,后来遇到了新的问题会突然想起几年前的这个报告人,立刻翻出通讯录、发邮件、收邮件、解决,遂大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在1996年的时候发表了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报告,就是因为这个报告才有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在这份报告(OECD, 1996, 12)中提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主要指关于事实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法则;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做某事的技能或能力;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包括关于谁知道什么和谁知道怎样做什么的信息。以前我们对前面三种知识都很熟悉,第四种知识听得不多。其实,大学毕业以后,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是否工作在学校,工作在哪个类型的学校,学习的方式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随着专业技能与能力的不断发展,能教给你现成的拿来就能用的技能的人越来越少,从一本书、一个人身上不可能获得全部的、你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必须读很多种书、和很多人学,在这种与别人交流和自身实践的反思中成长,最后你成了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的“东北人参”。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总是到了分手的时候才觉得时间的短暂。中山班的各位老师,师大的一个月只是你我相识的起点,希望师大与中山的友谊天长地久。你们的到来给师大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你们而了解中山、亲近中山。你们身上的那种朝气与活力、对教学的独到见解都深深感染着我使我写下这些文字与大家交流心得。中国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我说:多个朋友多一个世界。我们的生命会因为对很多朋友生活的了解而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今晚大伙吃饭的时候别忘了:

为友谊干杯!

 

 

  • 上一篇文章: 一个大学老师心里的中小学老师——与中山市骨干教师交流有感

  • 下一篇文章: 为师之路,与你言同行——有感中山班教师指导微格课堂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记广东省图形计算器融合高…[260]

  • 公益分享-广东省图形计算器…[289]

  • 参加2018年广东新课程省级…[2393]

  • 省市教研室领导莅临东升高…[1370]

  • 参加2017信息技术与数学教…[202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转发:关于征集广东省中学…[3753]

  • 五校联合研讨 共谋教学良策…[3162]

  • 探讨高三备考,共话学案教学…[4317]

  • 关于推荐使用《人教社高考…[6567]

  • 仙逸中学与东升高中数学教…[655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中山市高中数学网     主管: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科 主办:中山市实验高中 维护:王福山      页面执行时间:93.75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