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山高中数学网 >> 高中内部信息 >> 课改动态 >> 正文  
  谈谈东北研修的几点个人感受(附:读书笔记一篇)     ★★★★★
谈谈东北研修的几点个人感受(附:读书笔记一篇)
[ 作者:高建彪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075    更新时间:2007/5/5    文章录入:zsdsgjb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有幸成为中山市教育系统赴东北师大研修的第一批学员,十分珍惜在东北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学习时光,每堂课都认真地做好笔记,课后也反复回味着老师们讲授的教学内容及提出的教育理念。一个月的学习很快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经历,试谈自己的几点收获与感受,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走近学科前沿,拓广教学视野:

根据学院的安排,我们这一个月的学习共有15位大学教师给我们讲课,开设20次课程与讲座,其中许多课程是介绍数学前沿的一些知识,如郭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的《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潘家齐(教授、院长)主讲的《混沌与分形简介》,并有一些中学数学的专题研究:由高夯(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德生(博士生)、陶剑(副教授、博士)、郭民(博士生)、李佐锋(副教授)、程传平(博士生)、沈广燕(副教授、博士)等老师,分别给我们主讲了《分析学》、《组合数学》、《概率统计》、《自然数与数学归纳法》、《数学建模》、《三大几何难题与数域扩充》、《射影几何与初等几何的证明》。

短短一月的学习时间,要攻克十几门课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给我们讲课的大学教师,精选适合我们学习的内容,想尽一切办法,结合生活实践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授理论知识. 如高夯教授在吃早餐前都在思考,如何给我们讲清楚整数的定义,高教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讨论问题:观测牛郎星,能否描述为“中间一颗亮星星,两颗小星星与其在一条直线上,且距离相等”?帮助我们理解了如何利用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定义整数,并推导出整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律。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们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可能淡忘了,但大学教师敏锐的观察、前卫的理念、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都将长期感染着我们。潘家齐院长嘱咐我们,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了解一些数学前沿的知识,精通一些中学数学的专题研究,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李佐锋教授指出,数学建模在中学阶段会逐步重视起来,希望我们加强数学建模等应用能力的训练。郭建华副院长剖析了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给我们指明了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必须重视统计案例等课标新增内容的教学,有计划地培养统计等各方面的人才,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

二、审视教育科研,掌握研究方法:

此次东北之行,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我们这批学员也渴望在教育科研方面得到专家的指导。学院给我们开设了几门关于教育科研的课程,有王晓辉(副教授、总支书记)主讲的《数学教育研究导论》、李淑文(副教授、博士)主讲的《课题开展指导及报告撰写》、韩继伟(博士)主讲的《知识、教学与研究——从一元的视角到多元的视角》三门课程。根据学员的要求,学院还安排韩继伟博士给我们主讲了《SPSS软件与教育统计》。

王晓辉书记十分平易近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科研的研究成果与体会,对我们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实践给予了理论指导。王书记特别强调,问题即课题,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选择真正的问题。科研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即研究,研究即行动,成果即成长。教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发展—推广),以行动研究为主(参与-合作-行动)。

李淑文老师是我们这次东北研修数学班的班主任,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和蔼可亲。每天上午八点,我们到教室学习时,总见到李老师的身影,她细致地询问着我们学习中的问题与需要解决的一些困难。每天学习结束,大家经过李老师的办公室前,也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与李老师探讨一些教育科研中的问题。一个月的学习,我们感觉惊扰了许多大学老师,只能请老师们原谅我们这批学员“求知心切”而增添了麻烦。

韩继伟博士给我们共讲了三次课,第一次大课是《知识、教学与研究》,她结合自己研究的方向,阐述了知识的本质与有关的教育理论。韩博士认为,知识是感性和理性的联合,理论是从不同的视角的解释,教学不是一种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实践活动,需要多种方法与个人的实践智慧,教师的成长靠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进步。科学是通过“假设→实验→计算、预测→理论”的途径得到的。第二次小课是给我们几个学员辅导教育统计方法,之后根据全体学员的需要,第三次给我们主讲了大课《SPSS软件与教育统计》,教给了全体学员在教育统计中的一些测量方法及因素分析,介绍了有关工具软件的使用。

我们在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困扰着我们,经验积累虽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自觉地开展教科研更是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不会在大起大落的改革浪潮中搏击,但可以树立问题即科研的意识,加强自身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教科研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教科研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与教育教学质量。

三、接触教育专家,了解课改动态:

给我们讲课的大学老师,大部分有着留学的经历,参加过国内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讨和制定,与他们交流是来之不易的机会。全体学员非常珍惜每次交流活动,频繁地提出课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耐心解释。

班主任李淑文老师,曾在日本留学几年,她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介绍了日本中小学教育情况。我们了解到我国现行的课程改革,许多方面都借鉴了日本课改的经验。日本十分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在1945年~1965年期间,利用20年的时间创造了教育奇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日本的教师属公务员制,教师这一职业入门难,但入门后教师的压力却非常小,不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老师,按照公务员的制度进行六年轮换学校。日本课改过程中立法意识浓厚,中学数学教材编写也十分成功,特别是课题学习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探究的问题讲究实效,具有很强的探索创新意识。全体学员都十分关注日本的课题学习及中学数学教材,盼望今后能得到有志之士翻译过来的读本。

程传平老师是史宁中校长的博士生,跟随校长参加过许多次课程标准的研讨会,并编写过课标实验的初中几何教材。在课余讨论时,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最近在宁波召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修改定稿情况,重点指出课标中新增的一些观点,如“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在以前双基基础上,新增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增强运用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老师们在自己的讲课中,也渗透了自己对课改的研究与认识。曾在香港留学几年的韩继伟博士,在阐述教育理论的界定时提到,如果把教育理论作为唯一的解释,那么对教学的影响非常大。每一次课改研讨会,都会反复提出这样一个结论: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的理念是好的,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教师没能很好的贯彻实施这些理念。老师们认为,课改中出现各种问题的症结,是一些课改专家并不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教育理论不是唯一的,教学的影响也不是唯一的,而目前课改让人窒息的原因,是走上了单一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实际上,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不是万能的,教育只是影响一个人诸多因素中的一个。老师教导我们思考问题时,不能局限在一元因素的思考,而应当是站在多元的视角范围内思考。

四、亲睹大师风范,更新教育理念:

43日首次踏入东北大地,大家都十分兴奋,给朋友发短消息为证:“飞机晚点凌晨到,冲凉睡觉暖气洋,清早雪花窗外飘,东北研修听课忙!”特别是广东籍的学员,可能是生平第一次站在雪花飘舞的大地上,不停地寻找伙伴摄影留念。在上午访学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东北师大的领导巧妙地评说,四月里东北大地不再是有雪的季节,而今天的日子是非常的特别,东北大地用雪花飞舞隆重地迎接了远方的贵客。

雪是2007年春的最后一场雪,确实令人兴奋,更为兴奋地是在一个月的学习中,大家都亲自目睹了两位教育大师的风范,一位是中国第三科学院院士白志东教授,另一位是东北师大的校长史宁中教授。由于两位教育家公务繁忙,他们的讲座都未事先安排,由学院领导王书记在积极争取与协调,高兴的是我们全体学员都能够如愿以偿,既聆听了两位教育家的报告,又向两位专家请教了若干问题,还与大师合影留念。

410日(星期二)上午830分,白教授给我们主讲《明德,启志,育才——教好初中之浅见》,他谈了“虫”与“龙”的教育观,认为学校不是培养天才的地方,相反,学校是毁灭天才的地方,原因是天才受到某种不正常的教育后,磨灭了他的创造性。白教授强调,世界观形成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是学习如何生活,学习如何做人,我们应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培养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的效果,远远超过别动地接收知识的效果。

427日(星期五)下午2点,史校长在刚结束宁波的初中课标修订会议之后,又将赶赴教育部参与课标修订汇报之际,抽出宝贵的半天时间给我们开设了一堂课改专题讲座。史校长是课标实验之前高中数学大纲的定稿专家,又是当前课标实验教材审定委员会核心成员,在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史校长先谈了《课标》与《大纲》的区别,大纲关注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而课标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简短的几句经典之语,告诫我们在课改实验中,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任务。在谈到课改理念中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时,史校长特别强调在情感态度方面,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史校长以他个人的睿智,谈到了他对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教育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知识是结果,智慧表现在过程中,中学数学教学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要重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演绎与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能否引发学生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教师讲课要注意: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史校长精辟地提出个人对数学核心的理解,代数部分包括数感、符号意识、运算、模型,几何部分包括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科学发展依赖于演绎思想与归纳思想,我们要多让孩子在实际问题中掌握一些思想。中国目前的课改是吸取了美国教育的广而浅,今后的改革将会逐步减少这种错误的倾向。

教育家丰富的经验,独特的见解,敏捷的思维,尖锐的批评,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多方位的收集教育信息,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用前沿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在不断前进的队伍中让自己取得成功。

五、拜访名校名师,吸取先进经验:

经过学院领导的多方联系,我们先后利用两个周六休息日的时间,到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吉林省实验高中观摩了两所学校一年一度的教学开放日。同时到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听课学习,与学校的数学科首席教师、骨干教师进行了交流。

附中初中部的校长李颖博士,给大家介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特色,即“生命教育”,主要内涵是:“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开放日当天上午,大家先观看了学生的艺术表演,听取了学校的主题报告,然后参观了学校的特色教学展览及升旗仪式,最后观摩了两堂精彩的课堂教学。

在与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的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导处李主任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多元化课程结构。学校在激励机制上实施结构工资制,启动了名师工程,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新秀教师、标兵教师的树立,让全体教师有了不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整体上实行分年级管理,三个副校长分管三个年级。在学科教研方面,教研组负责教师培养、学科活动、课程设计。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是学校的重要工程,通过公开课、示范课、出徒课、基本功竞赛、解题比赛等各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所学校成功与否,可以用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衡量,也可以用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评价。学校的发展不单纯是领导的主导作用,而应是全体教师都展现主人翁的精神,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

六、结交良师益友,感受东北情怀:

在自己的工作中,多次与东北人打交道,东北人豪爽的个性早已有所熟悉。如今在东北研修一个月,感觉多结交几个东北朋友是人生之福。全体学员也受到东北情怀的熏陶,团队成员间互相关心、友好合作,不亚于东北人之间的感情。

东北研修的第一个周末,我与中山的另三个学员匆匆忙忙赶赴沈阳,与《数学周报》的编辑进行了交流,我校部分数学教师多次在《数学周报》上发表文章,与编辑的关系十分友好。编辑们没有把中山的代表看成普通的作者,而是以贵宾相待,列队欢迎的场面,琳琅满目的宴席,让我们感到受宠若惊。在交流活动中,大家也得到了主编、总编的亲临指导。东北研修的第三个周末,中山的数学学员,在市教研室陈建国老师的带领下,与各位编辑举行了联欢活动,通过活动搭建了学员与编辑沟通的平台,希望能开辟中山市中学数学教研特色的又一窗口。

给我们讲课的韩博士,年龄比我们大部分学员都小,但给大家的印象却是最深刻的,渊博精深的知识,滔滔不绝的口才,激情豪放的讲课,热情洋溢的相处,像是一块碧玉难寻一丝瑕疵。我和几位学员有幸成为韩博士辅导的学员,在430日离开长春返回中山的早晨,大家都收到韩博士发来的短消息,“以后长春对你不再是个陌生的城市了,因为这里有我。中山对我也变得亲切了,因为有你。不能去机场送各位了,祝一路平安。”每当想起东北之行老师对我们的热情相待,大家都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虽然我们内心深处对老师有许多愧疚,但在每个老师“大家是朋友!只因我们都是老师!”的勉励下,我们仍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老师们在千里之外的指导。

七、考察当地历史,领略东北风情:

在东北师大培训中心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位于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满洲国皇宫博物馆、沈阳故宫、“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等地。

实物实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但东北人14年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情景永存记忆之中,大家目睹张学良将军的故居,惟有面对名人的多种感慨。这些参观活动,给我们这些年龄颇大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大家也深刻感悟到,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感触,效果肯定强于生硬的说教。

八、课余钻研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走上工作岗位将近二十年,一直被日常教学工作所束缚,很少有机会阅读几本教育专著,最多是翻翻一些学科专业方面的杂志和报纸,增长一些教育理念和解题技巧。在东北研修的一个月,大家的重要改变是意识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购买了许多教育研究方面的书籍。东北师大出版社频繁出现学员们的身影,购置的书目主要是《数学建模》、《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案例》、《高观点下的中学代数选论》、《几何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数学与数学教育》、《中小学校本研究管理与实践》、《校本教研模式探寻》等。

东北师大研修学习的最后一周,我的导师韩继伟博士借给我一本书(《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申继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月第1版),或许是导师的热心,也或许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利用最后一周每天晚上1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认真阅读了导师借给我的这本书,并把重要的内容摘要下来,以备今后在实践中坚持用理论进行指导,并通过实践改进理论。

 

东北研修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山市教育局、中山市教研室、东北师大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多次问候全体学员的学习情况,送行、迎接、研讨的场面中,都有领导亲切的身影。教育局人事科的领导对全体学员说,人事科的职责就是为全市老师搭建一个专业发展的大舞台。我的同事也十分关注我的学习情况,亲切地询问我是否“学成归来”。其实,东北研修一个月,只是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还需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开展行动研究,真正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

 

 供稿:东升高中 高建彪 

 


点击浏览东北研修个人感受及一篇读书笔记的电子文稿

 

全体学员与史宁中校长合影留念.jpg

  • 上一篇文章: 与名师面对面——有感中山班教师指导微格课堂

  • 下一篇文章: 记东升高中高二6班学生吴泳琪的一堂数学课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记广东省图形计算器融合高…[271]

  • 公益分享-广东省图形计算器…[299]

  • 参加2018年广东新课程省级…[2408]

  • 省市教研室领导莅临东升高…[1375]

  • 参加2017信息技术与数学教…[203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转发:关于征集广东省中学…[3755]

  • 五校联合研讨 共谋教学良策…[3172]

  • 探讨高三备考,共话学案教学…[4319]

  • 关于推荐使用《人教社高考…[6571]

  • 仙逸中学与东升高中数学教…[6561]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中山市高中数学网     主管: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科 主办:中山市实验高中 维护:王福山      页面执行时间:77.88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1